• 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县区统战

    叶集区:民族村乐享蝶变升级“红利”

    2022-07-05   阅读数:5124 【字体:  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    居民楼整齐划一、小院干净整洁,观光塘碧波荡漾、运动器材应有尽有……每天傍晚,这里聚满乡亲,老人们休息聊天,留守妇女欢快起舞,孩子们尽情玩耍锻炼,处处都是一派团结幸福和谐的景象,这里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、全省新农村示范园区——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洪集会馆回民村。

    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入口.png

    “会馆村,大水窝,收的没有淹的多!”以前的会馆回民村地处洼地,常受水灾,村民深受其害。近年来,在当地党委、政府和村“两委”的带领下,抓住巩固脱贫成果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,村民们开挖支渠、疏浚河道,两年内使得村里的洪灾得到了控制。特别是争取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支撑,因村制宜发展乡村产业,改善人居环境,创新基层治理,会馆回民村打造成了乡村振兴样板。村民为了感谢党和政府,创作了作品《红土地上的许支书》,并进入全国展示,落后村蝶变成了示范村和样板村。

    洪集镇会馆回民村村部.jpg

    叶集区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学习借鉴“枫桥经验”,探索实施基层社会治理“1114”工程,也就是:“建立一张联系群众服务网、一个心理咨询中心、一个乡风文明超市;组建调解、精神文明创建、服务、考核评分“四支”队伍”,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“千条线”纳入“1114”工程统筹实施,为群众提供24小时“不打烊”服务,会馆回民村作为安徽省第九批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推荐上报。现在的回民村村民有苦找干部解,有困难找干部帮,有事找干部办已蔚然成风,干部从来不推诿、不扯皮、不拒绝,干群关系亲如一家。

    民族乡村要振兴,乡村产业要跟进。叶集区总人口27万余人,有5个民族村社,少数民族人口达1万多人,是典型的人口小区,民族大区。该区为发展民族乡村产业,近年来共争取中央、省、市少数民族发展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,区级财政每年同步配套民族村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,并落实区领导联系帮扶民族村制度,助力民族村产业振兴。该区民族村产业发展各具特色。会馆回民村引进稻虾种养龙头企业,整村流转耕地6000多亩,土地流转率达99%,建设超高标准“稻虾共生”产业示范园区,建立集烘干、仓储、加工于一体的稻虾米精加工厂房,设计产业路、观光路、循环路相融合的旅游休闲路线,把稻虾共作产业园打造成集溯源农业、农事体验、民宿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集中区,亩均增收近2600元,2022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00万元。鲁大庄回民村引进600万元食用菌、果蔬连栋大棚建设项目,预计每年可实现年产值400万元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。花园回民村利用地缘优势,多种产业齐头发展,现有卷皮厂27家、木榨香油作坊3家、手工粉皮作坊2家、小规模种养殖户26家。如今的每个民族村,田间地头已变成了市民们双休日乡村旅游的网红“打卡地”。

    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安排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.png

    《阿佤人民唱新歌》《红梅赞》《银针连心》《勤劳致富奔小康》……叶集区每年编导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文艺节目在全区巡演,深受各族群众好评。民族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演讲、征文比赛、民族运动会等,其中《童心向党》节目被推送至省民委线上发布。为更好服务民族群众,结合新时代文明站所建设,该区高标准建设史河街道、洪集镇2个“红石榴”民族服务工作站,定期开展书画、舞蹈、象棋、送春联、包元宵、包粽子比赛、广场舞比赛等文化活动。为了深度挖掘少数民族美食文化,每年举办一次羊肉美食文化节,推进各民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建设。如今的叶集区,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样,紧紧抱在一起,共享民族村“蝶变”带来的民生发展红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