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王进喜的家风故事

    2023-07-24   阅读数:4036 【字体:  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
    人物简介

    图片14.png


    王进喜(1923—1970年),甘肃玉门人。1950年春参加工作,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司钻、钻井队长、大队长、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,大庆革委会副主任、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。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。“铁人”是党和人民给予他的光荣称号。

    家风故事


    王进喜家是个大家庭。1960年底到大庆时,家里母亲、妻子、弟弟、妹妹和儿女共10口人仅靠王进喜一人的工资,生活很困难,他动员全家勤俭节约度难关。他说:“咱们工作要高标准,生活要低水平。”他从自身做起,省吃俭用,吃最简单的饭菜,穿最便宜的衣服,还要省下来钱资助队里的困难职工。同事和邻居们都说,他在外边支援困难职工很大方,在家花钱手特紧。

    “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”——这是铁人给自己和家人立下的家规。

    王进喜常年穿工作服,他有一件紫绒衣, 一穿就是十几年,已经补丁摞补丁洞连洞,不能再穿了,同志们拿着给困难职工补发的绒衣秋裤说:大队长,你也该换换了!”他说:“这是发给工人的,我不能要。”

    王进喜自己不要,还反复叮嘱母亲和妻子,谁往家里送东西也不能收,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要沾。家里人都严格地按他的要求办。

    王进喜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,廉洁自律、公私分明,在他母亲生病时,他用自行车推着母亲去看病,也不用组织上配给的公车。

    王进喜临终前,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,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同志。打开纸包,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,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,一分也没有动。王进喜说:“这笔钱,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,我不困难。”他用实际行动时时践行着“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沾”的家规,充分展示出一名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。

    好家风 代代传

    王进喜的母亲以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多口之家,让王进喜无牵无挂,放开手脚为油田大干。王进喜自己对母亲非常孝顺,他经常向爱人王兰英讲家史,说母亲为这个家吃了不少苦,这辈子不容易,一定要孝敬老人家。王兰英听王进喜的,把家里细粮豆油都留给婆婆,爱吃什么就做什么。婆婆爱干净,王兰英就每晚给老人洗脚,还经常给老人洗澡擦背。婆媳20多年相处和睦,从没红过脸。王进喜也教育儿女们要孝敬奶奶,孩子们都知道疼奶奶,听奶奶的话。

    图片15.png


    王进喜(中间指挥者)喊着号子,带领队员把5吨多重的绞车拉上2米多高的站台

    王进喜所以成为“铁人”,有党的培养,人民群众的支持等因素,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,有母亲、子女,特别是妻子王兰英的理解支持。如果说铁人事业上的军功章有她的一半,那王进喜被人赞为大孝子则主要是妻子的功劳。

    王兰英把全部的爱都给了王进喜和他的家人:孝敬公婆,侍候弟妹,抚养子女,同时还要外出参加工业劳动。1956年,她进矿当了长期临时工,给井队烧茶炉烧锅炉,没日没夜的苦干挣几个钱,贴补家用。1960年来到大庆,别的长期临时工都转了正,可王进喜没去办,弟妹们要去找上级给解决,但王进喜坚决不让去,后来让她去喂猪兼烧茶炉。

    1993年12月24日王兰英逝世。铁人纪念馆送了一副挽联:伴铁人创伟业半生茹苦含辛德虽不显然德昭千古;养儿女育良才一世克勤克俭功亦无名且功壮巾帼。这是对王兰英65岁人生的最好写照。

    图片16.png


    王进喜与家人合影

    教育子女爱油田

    王进喜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深深的父爱。每次回家只要时间允许,他都抱抱孩子们,陪孩子玩,还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给他们起个有意思的昵称。只是因为工作忙,事情多,回家很少。

    爱得深,要求严,是王进喜爱自己子女的特点。他在教育孩子上目标很明确:从小要爱劳动,爱学习。

    长子王月平,1952年出生,从小就跟着妈妈扫地倒土,再长大点就和姐姐王英一起去担水。1959年生活艰难时,跟上妈妈、姐姐上山挖野菜。生活组送来白面,爸爸发脾气叫妈妈给送回去,就是月平扛着一袋面和妈妈一起去的。这一切,使王月平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公私分明的好品德。

    图片17.png


    毛泽东和王进喜亲切握手

    王进喜自己下决心当好党和人民的老黄牛,为石油发展艰苦奋斗一辈子,也用特有的方式教育自己子女热爱大油田,从小立志当个好石油工人。他把和孩子们的“游玩”安排到油田,带着孩子们走一处讲一处,从怎么打井到怎么拿油,到从哪输出原油,到支援国家建设,他讲得仔细,孩子们听得认真。在他的教育影响下,5个子女个个成才,除二女儿参军外,其他四个子女都在油田工作,继续践行着铁人精神,为石油业和大庆发展做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