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优环境 强支持 重服务 促创新——2019年裕安区民营经济发展记实

    2020-05-26   阅读数:763 【字体:  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
    2019年,裕安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,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《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营造良好发展环境,持续细化、实化、落实各项促进政策和帮扶措施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全区私营企业数为19343个,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186个,同比增长19.6%;在业个体工商户数为45985个,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数442个,同比增长9.7%。全区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46.1亿元,同比增长7.2%;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%,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。全区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0.28亿元,同比增长5.8%,其中、纳税10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共27家。在2019年《安徽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关于2018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的通报》(皖民营〔2019〕5号)中,裕安区位列二类县(市、区)前6名,是六安市唯一受到表彰县区。

    一、强保障,营造优良环境

   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。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,对民间资本实行“非禁即准”,无任何其他门槛和禁区,提振民间投资的积极性。对涉及民营企业的规范性文件,严格公平审查程序,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。如:对引进的六安高新区“双创大厦”的建设及运营,经严格评估后,采取政府入股的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体。全年累计

    民间投资约107亿元,较上年增长5.65%,占比74.8%,较上年增长3.5%。二是营造便利办证办事环境。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,推动“照后减证”,逐步实现“照后能营”,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,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常态化,企业注销实现当场办结。区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、工程建设项目、返乡创业等综合窗口,实行“一窗办理”。落实首问负责制,积极推行帮办代办制,联合事项落实部门间内部流转。三是营造权益保护法治环境。完善法治保护机制,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和合法财产保护,稳定预期。建立公益性服务组织,成立法律进企业律师服务顾问团和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。开展“法律进企业”活动,走进高新区、平桥园等地民企,开展法律服务活动。区工商联与区检察院联合出台《关于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的规定》,向民营企业家赠送知法用法读本,举办“检察开放日”活动,向区法院提出高新区某民企负责人使用缓刑量刑建议。举办“安徽民营企业大讲堂裕安行”暨“送法进百企”培训,邀请省联调解中心主任严高上作《务实防控民企风险,激情推进商会服务》专题授课。组织参加省工商联大讲堂,组织参加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周宣传活动,增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。精准执纪执法,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,对于各部门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,就违法行为、法律法规依据、以及细化标准等进行公开,确保行政处罚合法、公平、公开,公正。四是营造新型政商环境。贯彻《关于推

    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》,健全监督检查机制,将涉企服务监督检查作为“三查三问”、主题教育和巡察的重要内容,强化涉企服务重点部门、重要岗位人员教育。着力解决涉企服务中出现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作风顽疾以及“吃拿卡要”等腐败问题,坚决查处涉企服务中出现的“该进不进”、“应办拖办”、 “中梗阻”以及违规干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问题。围绕依法行政、工作作风、办事效率、服务态度、廉洁自律、服务质量等对涉企服务部门和重要岗位人员开展满意度测评,组织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工商联会员开展“基层评站所”、“千人评股长”活动,满意度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结果运用。

    二、抓落实,贯彻减负政策

   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。结合裕安区实际,分解省委省政府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意见》(皖发〔2018〕38号)、市委市政府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》(六发〔2018〕34号)文件各项任务,落实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意见建议要求,明确具体工作任务、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,压实责任,确保贯彻落实。80家企业入选六安市民营经济7类百强排序。二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。严格落实国家、省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,区级工业项目筹建阶段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已贯彻落实到位。清理规范涉企中介收费和审批过程中的服务费,常态化开展联合涉企收费清查工作,全年清查未发现违规涉企收费情况。开展全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

    行动,建立台账、限时清零,已完成年度还款计划。完成6家“僵尸企业”企业盘活工作。1至10月完成税收减免20863.65万元,退税率翘尾减税241.16万元,个人所得税暂时体现减税1490.18万元。累计五险征收降费2800万元,同比降幅为96%。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。对随意减少民营企业授信以及停贷、压贷、抽贷、断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,由区财政局(地方金融服务中心)核查通报,并相应减少存款额度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多次召开银企对接会,为企业解决融资17042.1万元。落实过桥续贷政策,累计发放过桥资金67267万元,周转159笔;其中2019年发放过桥资金9680万元,周转23笔。加大融资担保力度,担保贷款余额43153万元,服务80家企业,其中2019年新增2447万元;“4321”担保贷款26198万元,其中2019年新增927万元。区工商联引导行业商会参加商业银行开展的“市场贷”等融资服务,有7家商会参加,惠及会员300多家,累计发放贷款5100万元。如:茶叶商会与农商银行平桥支行合作,发放信用“春茶”贷,开展“银行 担保公司 商会 会员”融资服务,与市担保公司、建行六安分行签订《银政担创新“瓜片贷”合作协议书》,合作贷款额度3000万元。强化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,完成9家企业在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,大运亨通有限公司(蜂狂购)已完成股改,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。高迪环保、九鼎农业、鸿杰威尔等已确定券商,拟进行重点培育和帮扶。

    三、重支持,增强发展活力

   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要求,从2019年起整合设立工业发展(民营)引导资金1亿元,重点用于“专精特新”和战略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股权投资等,足额配套兑付2019年度市中小企业(民营经济)专项资金。促进转型升级,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给予一定奖励,力争三年内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。2019年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加大对新建厂房、新增设备、发展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,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3520.63万元,其中、2017年第二批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区配套77万元,兑现2018年区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奖补1470.36万元,2018年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961.27万元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重点推动高新区双创大厦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作共建,支持企业加快建立研发机构,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,新培育省、市企业技术中心各2家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,全年新增授权专利505个,其中、新增企业授权专利289个,新增大专院校及个人授权专利216个。二是支持“专精特新”发展。认真贯彻落实《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精神,积极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建立区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库,靠前跟踪,及时服务,全年共培育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5家、市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4家,在省股权交易中心

    “专精特新”版挂牌企业1家,全面兑现培育奖励政策。

    四、优服务,健全健康发展生态

    一是深化政企沟通。深入开展“四送一服”双千工程,实行区级领导对规上企业建档立卡帮扶,实现区乡干部包保企业全覆盖。全年调研企业1675家,召开座谈会608次,参会企业1313家;要素对接72个,其中资金要素项目64个,协议涉及资金3.06亿元,人才要素2个,科技要素3个,土地要素3个;收集企业诉求713个,已办结586个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召开4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,认真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,对全区规模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现座谈全覆盖。二是着力破解难题。坚持问题导向,深入摸排企业存在的“办证难”底数,区领导4次召开“四送一服”工业企业不动产权办理专题会议,出台了《裕安区“四送一服”工业企业不动产办证专题会议纪要》,依法依规推动问题办理进度,成功办结安徽宝瑞电缆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久拖不决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,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    二、当前发展的薄弱环节

    一是新旧动能接续尚需时日。目前裕安区税收支柱产业仍集中在房地产业,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破题,缺少龙头企业带动、核心技术支撑,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、羽绒羽毛、建材等竞争程度加剧,比较优势减弱。二是

    产品对消费升级适应能力不强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论从产值总量还是企业数量上看,轻纺服装业仍占较大比重,不少企业仍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,产品种类单一,高端产品的研发、供给明显不足。三是企业管理水平仍需提升。一些民营企业刚刚从家族式管理和作坊式生产中转型到现代企业,财务制度、人事制度、统计制度等各方面仍有需要改进之处,对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意愿和能力不足,对企业扩大规模、做大做强的意愿和信心不足,企业整体竞争力仍要提升。(裕安区工商联 郁国兵)